11月19日16时,商务英语系邀请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讲师谢攀博士于E6203教室为商英学子做题为“聂华苓夫妇的毛泽东诗词译本与红色中国的言说”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以“译者、翻译、时代”为主题,从“聂华苓夫妇的毛泽东诗词译本与红色中国的言说”切入,重点介绍了文本的译介对文化传播和宣传的重要作用。
讲座伊始,谢老师首先以中西方民众对熊猫形象的不同理解引发同学们对翻译研究特点的思考,并由此正式进入讲座主题。接下来,谢攀老师对翻译功能及其普遍特征进行介绍,阐述国内翻译在时代语境中诞生和发展的历程,并对中国翻译发展史的五个历史阶段进行解释。
在向同学们分享了聂华苓的人生座右铭、学术声誉、一波三折却又最终美满的生平事迹,以及聂氏夫妇创作与翻译的经历与成果之后,谢老师从聂华苓译本中提炼出了译者在翻译中可以用到的语言策略—即运用引用、评论和叙述等方法的副文本解析。谢老师从聂华苓夫妇对毛泽东诗词的译本出发,说明了毛泽东诗词在话语策略下政治性与艺术性共存的特点。谢老师指出,聂华苓夫妇在对毛泽东诗词的研究与翻译中既保留了毛泽东诗词原有的韵味,也从英译方向增强了毛泽东诗词的海外传播性。谢老师点明,这种研究方法弥补了当时西方民众对中国了解的缺失,顺应了中国融入世界的时代背景,具有很强的时代性与传播性,进一步佐证了文本翻译与时代之间的紧密联系。
分享了翻译方法之后,谢老师还向同学们推荐了聂华苓的创作与译作《失去的金铃子》、《桑青与桃红》等,同时点明聂华苓作品中风格的转变与其生平经历、生活心态的同步性,并再次紧扣主题说明了文本翻译在传播与宣传方面具有的力量。
在回答学生提问的环节中,谢老师指出,聂华苓夫妇在对毛泽东诗词的翻译中运用了极其简单的翻译方法,并对诗词进行了相应的西化处理,如取消对词牌名的翻译等,这一方法可以在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学习并采用。对于同学们所展现的翻译研究兴趣,谢老师建议大家多读些经典译本,多做些翻译实践,从而最直观地形成自己对于翻译的认识,为以后的深入分析与研究做好铺垫。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