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迅速清晰地认识一个人,现在人们大多都喜欢在心里给人贴标签,尤其是在见第一面的时候。而当我第一次见到史迹老师时,我却没有一丝一毫的想要去定义她的念头。恍惚间,仿佛坐在我面前的这位长辈与我相识甚久,没有陌生,只有亲切。她似乎拥有教师最强大的魔力,那就是你会不自觉地被她讲的内容所吸引,而彼此交流的氛围更会让你心如止水,如沐春风。我深切感受到了“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真实写照。如果非要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史老师的话,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对外汉语教授过于官方,而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和硕士生导师也略显生硬,与史老师交谈后,我脑海中不由得冒出一个词——“温和的教育使者”,我想这也许能概括史老师的些许特征吧。
意大利威尼斯,一个位于水上的浪漫城市。而在那里,史老师拥有了一段十分难忘的回忆。2004年至2006年,史老师由国家汉办公派到意大利威尼斯大学东亚学学院中文系任教。在那个年代,史老师深知出国教汉语必将面临诸多挑战,必要克服诸多困难。欧洲很多人并不了解中国,但又很想了解中国。他们总是直观地从每个中国人的言行举止来定义中国人,可以说每一位在国外任教的汉语老师都是中国文化的民间大使,都代表着中国人的形象,可以想象这份责任得有多重。史老师笑着回忆,说她当时不自信,不确定自己能不能教好外国学生,但这是开展中外文化交流的宝贵机会,能有机会担任这样工作深感荣幸。
史老师深受同学喜爱。她不会高谈阔论,空泛其言,她认为要从日常生活细微之处传递中国文化之美。简单的一首中文歌,或是平淡无奇的一杯中国茶都有可能成为史老师的教学素材。这大大提高了同学们对汉语的学习兴趣,所以非常多的外国学生都很喜欢史老师,认为她温和,亲切,平易近人。不仅如此,史老师还强调中文文化交流要提倡“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精神。要与外国师生进行相互平等的交流,而一味的灌输中国文化观念只会适得其反,“润物细无声”是她的教学方式。同时,“分寸感”是史老师在与外国学生打交道时必不可忘的,学会察言观色,将心比心。从实际出发,设身处地地替学生着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面对外汉教材匮乏的情况下,史老师决定自编教材,满足汉语教学的需要。于是,她亲自整理修改自己搜集到的资料,编写了《汉语分级阅读》,弥补了威尼斯大学中文系学生没有汉语阅读材料的空白。回国之后,又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分级阅读》系列,《文化全景》、《妙语连珠说汉语》等各种优质的汉语文化教材也相继问世。史老师用她对学生温和的态度以及对教育事业的不懈努力在汉语教学和中外文化交流方面取得了很多成就。
西南交大迎来第126年的新征程,澳门新莆京游戏大厅也在不断大步向前,那么,新时代的我们呢?我们是否有能力站在时代的风口乘风翱翔呢?史老师对新青年寄予厚望并给出了她的建议:“如今市场的潜力是巨大的,新时代蕴含新机遇,我们应该要学会适应时代。”
“竢实扬华,自强不息”,这是每一位交大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而史老师也对交大学子代代相传的“竢实扬华”精神赞叹不已。她自豪地说:“咱交大的学生确实贯彻好了‘竢实扬华’的精神,肯吃苦,很实干。”喧嚣、浮躁似乎已经充斥着整个社会,而史老师尤其指出要踏踏实实做事,勤勤恳恳做人。任何事不可一蹴而就,只有把基础功学扎实,事先做好积累与准备,有正确的计划与安排,才能在机遇来临的时候多一分沉稳,少一分慌乱。
开阔眼界,日纳万新。“做个有心人”,史老师说:“大学的知识是有限的,我们都应该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来关注社会,观察世界。”她还认为在当今的信息化以及后疫情时代,线上教学技术与网络操作技术都变得十分重要,纳新已然成为顺应时代的重要举措。史老师希望新青年都能走向世界,站在更高的山峰,登上更高的舞台,去看看更为广阔的天空,去享受更为耀眼的光芒。
保持热爱,不惧孤行。“学汉语不简单,同样教汉语也并非易事。”史老师坦言这条教育传播之路并不平坦,但她高兴的是依然有人前仆后继,她相信这便是热爱的力量。常怀赤子之心,坚持自己的目标,尽管路途遥远,没有同伴,也依然能抵达胜利的彼岸。“我知道现在外界干扰诱惑很多,放松的风气也一直存在,可我希望同学们都能保持自己独立的性格,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要什么,准备些什么。”史老师说得很对,在依靠热爱追寻星辰大海的路途中,我们每一个人实际上都是孤勇者,我们唯有依靠自己的头脑与双手,才能去开辟一个独属于我们自己的崭新未来。
史迹老师是温和的教育使者。她用自身的力量承载着他们那一代人的使命,时至今日,希望的火炬已然传递到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我们应让火焰愈烧愈旺,愈发明亮。时代的沙漏按它的规则流失,而我们能做的便是紧握住手里的时光,发愤图强,让自己的青春之花绚丽的绽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寻找到自己的舞台,不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