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系
新闻公告  
本系概况  
师资介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学习园地  
学生风采  
特别推荐  
系内通知  
新闻公告 首页 > 德语系 > 新闻公告 > 正文

德语系何俊副教授参加“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

    4月13-14日,德语系教师何俊赴乐山参加了“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的郭沫若”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由乐山师范学院、中国郭沫若研究会、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和CSSCI来源期刊《新文学史料》编辑部共同举办。何老师在会上做了题为“郭沫若德语译诗补遗研究”的报告,这一报告基于他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从郭沫若的德语文学翻译和德语世界的郭沫若看巴蜀学人与德国文化场域的双向关系”。在报告中,何老师对郭沫若散佚的德语译诗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发掘、钩沉、梳理和分析,并指出了多年来国内学界对作为翻译大家的郭沫若不甚重视的研究缺憾,并强调在翻译研究发生文化和社会两大转向以后,要更多地关注翻译的“外围”研究,而非一味专注于语言学意义上的翻译“内部”研究。何老师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人员较为热烈的回应和探讨,各位专家纷纷表示现今学界对郭沫若的翻译家身份的认识已经有了较大提升,重新编辑的《郭沫若全集》专列“翻译卷”即是一个有力的例证。本次会议同时也是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第六届会员代表大会,鉴于何老师数年来专注于郭沫若德语文学翻译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绩,本次他也新当选为该研究会理事。


    另外,在中场休息期间,何老师还与拨冗前来参会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现代中文学刊》主编陈子善先生展开了叙谈。陈教授对何老师在《现代中文学刊》最新一期上发表论文《异域和他者眼中的郭沫若——< 郭沫若在英语世界的传播与接受研究>引起的思考》表示祝贺,肯定了德语学科出身的何老师利用自身外语优势、积极拓展研究领域和方向的“借船出海”的研究策略,并建议他继续关注现代中国文学与德语文学之间的关系构建这一宏大课题,陈教授的一席话无疑具有深刻的启发意义和指引作用。


    在教学与科研变得日益密不可分的今日,如何让自己的研究走出去,并凭借自身的现有优势向其他强势学科靠拢,借此来关照自己所属的较为边缘的学科,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思索和探讨的科研课题,何老师孜孜以求的努力尝试对相关学科的发展也许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借鉴价值。


何与陈.png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