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系
新闻公告  
本系概况  
师资介绍  
人才培养  
学术研究  
学习园地  
学生风采  
特别推荐  
系内通知  
学术研究 首页 > 德语系 > 学术研究 > 正文

德国电影心事重重 你能跟上它的节奏吗

2013年10月17日03:56 来源:四川新闻网-成都晚报 (德国电影心事重重)

  德国电影节(成都站)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星美影城负责人透露,每日影展的门票都很快售罄,有的热门影片场次甚至出现一票难求的局面。记者获悉,有一批特殊“影迷”对本次德国电影节尤为关注,他们是各自领域的成功人士,或留学于德国,或长期研究关注德国电影。在他们眼中,德国电影及本次德国电影节是怎样的呢?

  德国电影·今昔

  反思中成长 上世纪90年代迈向高峰

  (张娟 知名影评人、成都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

  德国电影起源很早,几乎与美国法国同期发明电影设备。早期的德国电影已突破文学和戏剧的壁垒,比如邀请戏剧演员担任影片主角,或把戏剧、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这一时期的德国影片,受到19世纪浪漫派文学的影响,产生了一种独有的童话和幻想的风格,延续至今。

  1933年希特勒上台,大批艺术家和电影工作者逃亡海外,那时的电影打着统治阶级的烙印。1949年联邦德国成立后,为了和美国竞争,这段时期的德国电影主要拍摄纯娱乐喜剧片,吸引眼球的新鲜片、侦探片大量涌现。但因为受到资金与政策的影响,影片质量总体不高,1961年送往威尼斯的5部电影没有一部入围。1962年,德国电影人开始反思,并号召“创立德国新电影”,他们想尽办法筹资,想拍出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这就是“新德国电影运动”。到了上世纪70年代,这一运动发展到鼎盛期;但到了80年代,却过于追求艺术性而忽视了娱乐性。《铁皮鼓》获得奥斯卡后,德国电影进入低潮期。两德统一后,新一代电影人又开始反思“新德国电影运动”中出现的问题,90年代以后,德国电影才真正走向最黄金的时期,在电影节上屡获殊荣。

  德国电影·内涵

  个个都是“思想家” 对国人注定小众?

  (莫光华 西南交大德语系教授)

  纯正的德国电影大致有以下特点:一、思想沉重、内容严肃。对于喜欢娱乐的中国人而言,德国电影往往让人感觉压抑甚至绝望,虽然从电影艺术上讲大多无可厚非。德国的战争题材影片跟国内同类影片(电视)相比,鲜明地体现了德国人勇于反思的国民性,比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帝国的毁灭》等影片。二、尊重历史,比较客观。统一后的德国,有些导演拍摄了反映原民主德国的影片(《再见,列宁》《窃听风暴》),这些影片能在主要方面尊重历史,启迪民众,并未因意识形态差异而有失客观。三、贴近生活,极少穿越。德国影片极力反映现实生活,主角多为普通人(比如《易北河两岸》《罗拉快跑》)。四是远离血腥,规避暴力。德国电影相对来说极其纯洁,即使必须要有血腥暴力的场面,也显得不那么恐怖,而是让人感觉肃穆。这或许是为尊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权利,表明德国导演普遍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及是非判断力。

  总之,相比法国电影,德国电影心事重重,沉重有余轻松不足;相比美国电影则没有“大片”派头,过于注重思想,耽于教化和启迪心智。对中国观众来说,德国电影跟德语文学一样,或许一直都会是小众的爱好。

  他们说

  回忆起了在德国的美好时光

  (刘玉成 成都市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协会会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德国电影节能在成都举行,我很开心。除了留学德国,我还七次由于工作原因赴德。毕竟在德国学城市规划,几十年为工作奔波,对德国电影特别是文艺方面的关注较少。开幕电影《欢迎来到德国》对我的触动很大,它让我回忆起了在德国的日子,回忆起很多美好的片段。

  电影讲述了一家土耳其人在德国的生活,但它与我们的生活也有共通之处,比如主人公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家庭和生活的热爱,比如如何建立和谐社会,这样的主题贯彻始终,让人看来十分温暖。

  电影是了解德国文化的窗口

  (周小丁 康辉集团副总裁)

  我曾在欧洲游学,当时在我印象中,那里的国民对中国文化了解很少,就如我们之前了解的德国,可能就是啤酒、汽车。其实每个民族都有它的闪光点,我认为德国电影节为中国人了解德国文化提供了积极的窗口。影视作品表达的文化内涵很丰富,通过影视作品,人们可以直观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通过电影节的举办,两国人民可以从中了解彼此的文化,慢慢加深认识。

  成都晚报记者 陈成 摄影 王浩儒


Baidu
sogou